滴滴出行APP遭下架 给灵活用工的同行企业敲醒警钟!(滴滴拒绝接单什么后果)

滴滴出行APP遭下架 给灵活用工的同行企业敲醒警钟!(滴滴拒绝接单什么后果)

6月30日,全球共享出行巨头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为14美元,共计发行2.88亿份美国存托股票,整体募资规模为46.4亿美元。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受此消息影响,7月2日,滴滴美股开盘跌幅达10.98%,不过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最后滴滴以15.53美元收盘,跌逾5%。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7月4日晚间,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回应称,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出行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滴滴官网已经下架了滴滴出行APP,随后滴滴出行小程序也被下架,在微信、支付宝均已搜索不到滴滴出行小程序,滴滴出行APP已彻底无法下载。隐患早已埋下滴滴曾多次被约谈早在上市之前,滴滴出行就曾多次被监管约谈,乘客安全、司机与平台之间抽成比例等问题令滴滴备受诟病,此外频发的滴滴司机侵犯乘客事件,使得滴滴顺风车业务一度被叫停整改。或许也有这些事件的影响,作为知名互联网出行企业,此次滴滴在美上市是十分低调的,没有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上市敲钟仪式,就悄悄上市了。但没想到,滴滴突遭网络安全审查,暂停新用户注册,股价一度跌逾10%,“滴滴出行”上市不足一周即遭下架,股价随后大幅震荡。

行业巨头折戟同行开启“抢地盘大战”7月2日,审查期间滴滴平台停止新用户注册的公告发布后,就有一些网友删除并注销了滴滴。7月4日,发布下架公告后,微博话题#滴滴出行App下架#冲上热搜,部分用户进入寻找替代品的阶段,共享出行领域,已维持多年的“一超多强”格局出现了松动。7月4日当天,首汽约车、享道出行、嘀嗒出行等出行APP的下载量,相较过去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增长倍数基本为2-6倍不等,迎来了近一年来最快速的增长。除了行业巨头滴滴,似乎整个行业的机会来了,落在后面的追逐者们似乎又燃起了新的斗志,摩拳擦掌力争在出行行业分得一杯羹。不过滴滴事件给同行们敲了个警钟,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激烈竞争的同时做好风险管控是十分有必要的,除了上述事件涉及到的网络安全管理,财税风险管控也是重中之重。灵活用工平台助力企业财税风险管控共享出行领域的企业实行的是近两年十分热门的灵活用工模式,该模式特点结合行业特征,企业的涉税风险较高,因此税务筹划不仅有必要且要寻求实现优化效果最大化的方案,借用灵活用工平台这样的“工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灵活用工平台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更能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具优化效果的解决方案。比如京灵财税灵活用工平台的佣金代发方案就非常适合网约车企业和司机之间的佣金结算,实现企业节省成本心愿的同时规避诸多财税风险。

合理的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着正向的推进意义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有助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良好竞争力。通过灵活用工解决方案,公司和个人合法且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和纳税个人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就业率和国家财政收入,形成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